他,笑对直肠癌、肺癌、胆结石等多种病痛的折磨,把最美丽的人生答卷书写在钟爱的教育事业上,被同事们称为“新时代的焦裕禄”和“阳光教授”。
他,用“大爱”理念和“终身体育”意识教育学生,在平凡中积累卓越,在淡泊中丰富人生,用爱心和责任守望生命的高度,被学生们誉为“最值得敬重的人”和“最让人信赖的好导师”。
他,在科研的炼狱里创造了春天,主持的教研项目两次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,主编教材两部,发表体育核心论文10余篇,被誉为“开在太行山下的体育奇葩”和“学生身体健康的守望者”。
他,就是以实践行动阐释“三平精神”的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、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邵明双副教授。
他想到工作就忘了自己是病人
邵明双年轻时总感觉身体倍棒,什么都不在乎。但在2001年11月的一天,他突然感到身体不适,后来在家人和好友们的催促下到医院检查,发现患了直肠癌,最终切除了直肠。对于这场病,邵明双只是乐观地一笑,仿佛苦痛不是在自己身上。
在直肠切除手术后的化疗期间,邵明双身体尚未恢复,就冒着复发的危险开始上课。他在自己深爱的体育事业里续写生命的壮丽诗篇,却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。
不幸总是如影随形。2004年11月,邵明双在带队去新乡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足球比赛归来途中,感觉呼吸困难,到校医院进行透视发现右肺长上了一个鸡蛋大的肿瘤。转到焦作矿务局中央医院做全身检查,才知患了肺癌。后到北京进行复查,大夫向他要第一次手术后近3年的病历,而邵明双仅有一张胸片,那位老军医心疼得狠狠“批评”道:“我不反对你当焦裕禄式的人物,但你不能不关爱自己的生命啊!”
这一次,专家为他做了右肺第三页切除手术。术前,当校领导到医院看望他时,他噙着眼泪对校长说:“在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,我躺到了病床上,不能很好地为学校出力……”
然而,病魔还是不肯放过他。不久,邵明双又被检查出患上了胆结石,胆功能遭受极大损伤,全身免疫系统受到很大破坏。当时正值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,尚在术后化疗期的邵明双带领体育系教职工日夜加班整理资料,积极“备考”。在化疗的半年内, 22天做6天化疗,他即使躺在病床上,也从不忘自己的责任,怕因为自己给工作造成损失。他一再叮咛时任体育系副书记、副主任的马明教授说:“我要是倒下了,你们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实啊,关键时刻,我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。”
“每一个学生都是我手心里的宝”
“每一个学生都是我手心里的宝。”这是邵明双常说的一句话。执教35年来,他总是心系学生、情牵教育。在学生眼中,他既是“严师”与“慈父”,又是大家钦佩的“钢铁战士”和“拼命三郎”。
1975年,邵明双刚来到焦作工学院(河南理工大学前身)任教不久。那年9月,恰逢第一届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在该校召开,为给运动员们解渴,在炎炎烈日下,他每天从学校锅炉房打来两大桶白开水,不辞辛苦地挑着走1公里多的路程送到学生身边。
由于当时办学条件较差,用炉渣铺成的学校操场每到天气干燥的时候,都会刮起猛烈的“沙尘暴”,为防止飞扬的尘土被同学们吸入肺中,影响身体健康,邵明双都会在上课之前拉来水管洒水。
“洒水这件事他一直干了几十年,年年如此、天天如此,直到新体育场建成。”一位与他共事二十多年的同事感叹说,他还经常带领学生上早操,每次他都先跑到两三公里外等候学生签到,不论春夏秋冬、风霜雨雪,他都从未间断过。
“他经常说学生训练压力大、运动消耗大,如果吃不饱,营养不良,体力就达不到。刚来任教的时候,他每月只有几十元的工资。那时很多学生都很贫困,他就拿出一部分工资资助学生,给学生买穿的、买吃的。”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杨黎明说。1985年任学校体育教练时,邵明双发现学生毛文正的家庭相当贫困,生活质量低,体力跟不上,影响训练,就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钱给他。在邵明双的资助下,毛文正顺利的完成了学业,后来曾任卫辉市体育局局长,现在是卫辉市房管局副局长、副书记。
邵明双爱他的课堂、爱他的学生,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。他常说:“师之魂,爱为本,爱是教师的第一品质。”
打开邵明双的手机,有许多学生发来的短信:“老师,您最近好吗?”“老师,祝您身体健康!”……然而,学生们并不知道,他们敬爱的邵老师在经历了一次次大手术之后,身体早已透支。即使这样,邵明双依然舍不得离开训练场、离开他的学生。“我打心眼儿里喜欢我的学生,在他们中间我能找回自己生活的动力。教育他们、传授给他们知识是我一生最幸福的事。”邵明双说。